- 郵政編碼:404000
- 電話:023-58138448
- 墓園地址:重慶市萬州區(qū)天城鎮(zhèn)茅谷村風水壩
- 電話: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道德經》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這是處理人與自然之間道德關系的又一原則,也體現(xiàn)了極高的生態(tài)智慧。引導人們重視萬事萬物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統(tǒng)一性,維護它的和諧之美,這樣人與自然才能長久共存。道教繼承并發(fā)展了“知和曰常”的生態(tài)智慧,以陰陽交和作為產生生命萬物的前提,認為只有和諧才有生機。認為自然與生命一樣是個大系統(tǒng),必須從各個方面、采取各種方法加以養(yǎng)護才能旺盛、和諧甚至永恒。以此為原則,《黃帝陰符經》根據陰陽五行奇正變化,闡明“天人合發(fā)萬變定基”之理,謂“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
道教經典《抱撲子》還區(qū)分了對待自然的兩種本質不同的態(tài)度:一是役用萬物,一是效法自然。認為對人與自然關系了解淺薄的人,就役使萬物,希圖讓自然物完全隸屬于自已;而深知人與自然關系奧秘的人,不僅能善待自然,還能從自然之中悟出人類長生久視的道理。濫用自然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甚至毀滅?!短浇洝愤€提出了以保護物種多寡為富足的倫理價值觀念。其中有圣人“以教天下之人,助天生物,助地養(yǎng)形”,普天之下,世間萬物都一齊生長才算富足;對一個國君來說,能使萬物齊備才是真正的富國。這可以說是道教認識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獨特的視角。
道家倫理思想中具有維護“生命物種平等”的理念?!短浇洝飞险f:“風雨為其時節(jié),萬物為其好茂,百姓為其無言,鳥獸為其安靜,是其效也。故治樂欲安同者,審其署置。夫天生萬物,各有才能,又實各有所宜,猶龍升于天,魚游于淵,此之謂之”。在道家看來,動植物都有存在的獨特價值。對動植物的保護,不僅僅是出于一種善良的關愛,而是關系著天地生育,萬物共存的根本大計,要求學道者尊重和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独暇f一百八十戒》中至少有二十二戒詳細規(guī)范了人應當尊重生命、善待萬物、不傷自然眾生的戒律。并確立了以“生”與“養(yǎng)”為道之本性的基本原則?!短浇洝氛f:“道者,天也,陽也,主生;德者地也,陰也,主養(yǎng)”。“一物不生,一道閉不通;一物不養(yǎng),一德不修治;一德不成,一仁不行,欲自知有道德與仁否,觀物可自知矣。”因此,道教徒總是選擇那些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名山作為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宗教圣地,特別注重宮觀所在地的環(huán)境保護,所謂神仙境界,除了超凡脫俗的快樂之人,便是優(yōu)美宜人的環(huán)境。并且道教還要求教徒遵守草木昆蟲猶不可傷的教規(guī),與周圍動植物生活在和諧的氛圍之中。如湖北的武當山、四川的青城山等,至今古樹參天、鳥飛蟲鳴、環(huán)境幽雅,成為人們觀光旅游的勝地。
重溫道家倫理思想,我們得到的啟示是:對待生命,當自愛樂生;對待他人,當助人為樂;對待社會,當濟物救世;對待自然,當關愛有加。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當然,我們也不可一相情愿地夸大宗教倫理的作用,以為宗教倫理就可“補偏救弊”,但道教教義中所包含的“人類的普遍的文化”,會越來越受到矚目,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揚。畢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