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政編碼:404000
- 電話:023-58138448
- 墓園地址:重慶市萬州區(qū)天城鎮(zhèn)茅谷村風水壩
- 電話: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從以上生育觀念中的代際差異就可以看出農村生育觀念的變化,即從一種價值性、意義性的考量轉變成為功能性的考量。農民生育觀念上的變化不只是農村文化形式上的變遷,更是倫理價值的變遷。實際上,農民生育男孩是其開始人生任務的第一步,人生任務就是農民要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為兒女完成終身大事。農民對人生任務的體驗并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激發(fā)出來的。如三十多歲的年輕人雖然有了兒子,但還沒有人生任務的概念,還不理解人生任務的內涵,只有在小孩到了十五六歲時,人生任務的圖景才會在其腦海中形成。只要具有了對人生任務的思考,農民就開始腳踏實地地干活掙錢,為兒子蓋房結婚做準備。等到兒子到了結婚年齡時,父母就基本準備好了必備的積蓄。而人生任務的最終完成是在兒子生有第一個小孩時,在這時兒媳婦娘家的親戚要來道喜慶賀,男方父母要準備宴席接待客人,在當地話中稱為“請吃”。女方親戚要來“送粥米”,即娘家要派人送禮品,一般有雞蛋、小米、糖、花布等。在小孩滿月后,娘家要請產婦回娘家住幾天,謂之“請滿月”。而男方父母在接待完客人后,就可以與兒子分家,也意味著完成了最終的人生任務。
在完成人生任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關就是蓋房子,因為只有蓋好新房,才能為結婚做好準備,沒有新房子就很難娶到媳婦。在L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蓋有兩層小樓房,很多村民家的房屋面積能達到六七百平方米,而且外部粉刷得整潔漂亮。當地農民蓋房基本上是先將外部裝飾好,等到兒子結婚時再裝修里面。整個房屋全部裝修好至少要花費十幾萬元,這對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是很有難度的。但農民為了完成人生任務,即使借錢貸款也要把房子蓋起來。在調查中,一個農戶正忙著裝修房子,而他的兒子今年才巧歲。之所以這么早就要為兒子蓋房子正是因為趁著現在有錢,免得以后沒錢蓋不起房子。
由此可見,豫東地區(qū)的農村仍然有較強的責任倫理,從父代對子代的人生任務中就可以鮮明地體現出來。然而,隨著現代傳媒的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的執(zhí)行,人生任務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即人生任務本來是與農民傳宗接代觀念相輔相成的,正是有傳宗接代的觀念才有了生兒子的沖動,也就有了農民完成人生任務、以使得兒女能夠進人傳宗接代的新一輪循環(huán)中去。而在當前,人生任務與傳宗接代觀念發(fā)生了分化,農民大多只是有完成人生任務的義務責任感,但卻缺失了與其相匹配的傳宗接代的長遠預期。
所以,人生任務在當地就呈現出一種具體化的面向,即蓋房子成為最重要的人生任務。只要能將房子蓋好,也就代表了人生任務的完成,農民心理中沒有了之前超越性的追求和期待。
蓋房本來是農民完成人生任務的一個手段,即通過蓋房為兒子結婚做準備。但在豫東農村卻成為人生任務的具體表現形式,成了一種手段和工具,而且這種形式在村莊內部的攀比競爭中得到不斷強化。如一家農戶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都已經出嫁了,但其父母仍然為大女兒和三女兒建好了五六百平方米的房子,二女兒沒有要房子而是讓父母為其買了一輛車。在訪談一個剛結婚的年輕人時,他并不希望父母為其建房而花費太多錢,本來打算用蓋房子的資金去做生意,但父母堅決不同意。因為在父母的觀念中,不能給兒子蓋好房子就表著人生任務的沒有完成,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房子建好。
因此,蓋房子在當地成為完成人生任務的最重要形式,但卻很少考慮蓋房子所承載的意義和價值。因此,豫東農民在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上的理性化導致了人生任務的具體化—蓋房子、娶媳婦,從而沒有了延續(xù)香火的傳宗接代觀念,也沒有了對生命的未來感想象和超越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