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政編碼:404000
- 電話:023-58138448
- 墓園地址:重慶市萬州區(qū)天城鎮(zhèn)茅谷村風(fēng)水壩
- 電話: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采詩
誰為孩子取名?
孩子出生后,總要有人為之取名。那么,在中國傳統(tǒng)習(xí)俗中,由誰來取名最有權(quán)威呢?
可以肯定,原始社會初期,由母親為孩子取名。因?yàn)楫?dāng)時的人們僅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親為之命名乃責(zé)無旁貸?!妒酚?周本記》說到周的始祖后稷,其名曰棄,正是他母親姜嫄為之取的。只可惜我國上古時期保存下來的此類史料少得可憐。另外,我們讀《左傳》時,仍能看見母親為孩子取名的遺風(fēng):“早年鄭武公從申國迎娶一宮女叫 武姜 ,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降生時腳先出,使武姜感到很驚訝,因此就給他取名叫“寤生”(倒生)。
到了屈原時代,已經(jīng)確立了父親為孩子取名的絕對權(quán)威?!峨x騷》云:父親仔細(xì)揣測我的生辰,于是賜給我相應(yīng)的美名。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做“靈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確定的主要由父親為子女命名的規(guī)則,在《左傳》及西漢戴圣編定的《禮記》中都有詳細(xì)的總結(jié)。從此,“父為子女名”的習(xí)俗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占據(jù)著主導(dǎo)地位,并延續(xù)至今。
除了父親為子女取名外,誰還能擔(dān)任這個角色呢?
首先是祖輩?!抖Y記 內(nèi)則》:“凡父在,孫見于祖,祖亦名之,禮如子見父。”南北朝時宋人王鎮(zhèn)惡,生于一個不吉利的日子 五月五日。傳說此日生,男害父、女害母。于是,他祖父給孫子取名曰鎮(zhèn)惡。文天祥原名云孫,魯迅本名周樟壽,都是其祖父取的。實(shí)際上,祖母也常常為孫子取名。《宋書 袁粲列傳》曰:“袁粲字景倩,陳郡陽夏人,太尉淑兄子也。父濯,揚(yáng)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孫。”而袁粲之名是他后來改的?!杜f唐書 李百藥列傳》:“李百藥字重規(guī),定州安平人,隋內(nèi)史令、安平公德林子也。為兒童時多疾病,祖母趙氏故以百藥為名。”祖輩為孫子取名,應(yīng)該是整個人類歷史上較古老的命名習(xí)俗。希臘神話《伊利昂紀(jì)》《奧德修紀(jì)》兩大史詩的主人公奧底修斯(Odysseus)這個名字,就是他祖父給起的:“讓我的孫兒就叫奧底修斯吧,它的意思就是使人生氣的。”
其次是皇帝取名。由于我國古代皇權(quán)和忠君思想的存在,皇帝也好為非皇族之人取名,這里說的是最初的命名,并非改名。例如,宋孝武帝曾為王義恭之子命名曰伯禽,為顏竣之子命名曰辟疆。宋人王讜《唐語林》卷一也載有皇帝命名之事:“馬司徒之孫始生,德宗名之曰繼祖。笑曰:此有二意,謂以索系祖也。”《元史 耶律希亮列傳》還載有皇后為人取名一事:“耶律希亮字明甫,楚材之孫,鑄之子也。初,六皇后命以赤帖吉氏歸鑄,生希亮于和林南之涼樓,曰禿忽思,六皇后遂以其地名之。”皇帝如此,比皇帝小的官們也效法之。《北齊書 李稚廉列傳》曰:“李稚廉,趙郡高邑人也。齊州刺史義深之弟。稚廉少而寡欲,為兒童時,初不從家人有所求請。家人嘗故以金寶授之,終不取,強(qiáng)付,輒擲之于地。州牧以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州牧,一州之長官)
第三、由舅舅取名。清人鈕琇《觚賸續(xù)編》卷三“名字前定”條:金文通是由舅舅取的乳名“德兒”。
第四、近代社會,除父母、祖父母為孩子取名外,還保留著請父輩之友、祖輩之友為孩子取名的習(xí)俗。鄭逸梅先生曾為湯志鈞之孫取名,就記在《藝林散葉續(xù)編》第608條里。至于鄧樸方之名,大家則較為熟悉了,那是鄧小平請劉伯承取的:“鄧樸方乳名叫胖子,劉帥用拆字法,按照漢語拼音把胖(pang)字拆讀,取“樸素方正”之意,命名為“樸(p )方(f ng)”。
今天,同名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已成為重大社會難題之一,誰來命名的格局也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新生兒出世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甚至外祖父外祖母、姑姑舅舅紛紛參與,集思廣益,獻(xiàn)計(jì)獻(xiàn)策而集體為之取名的,已不算什么新鮮事,且來得更民主。另外,取名咨詢服務(wù)公司成立之后,請專家命名、向電腦咨詢,也不失為明智之舉,且更具現(xiàn)代化和開放的味道。
命名有哪些禮儀?
命名的禮儀本是件十分鄭重而講究的事情。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史書記述命名的禮儀了。西漢戴圣編定的《禮記》就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命名的禮儀作了詳盡總結(jié)。《內(nèi)則》篇在記敘太子命名之禮時說道:嬰兒出生以后,在第三個月底,選擇吉祥之日命名。這一天,嬰兒要剪去頭發(fā),僅留一鬌。男孩和女孩的頭發(fā)怎樣留,也很有講究。母親為嬰兒沐浴而穿上新衣服后,攜子拜見父親。父親進(jìn)門后須向西而立,母親抱子出,應(yīng)站立東面;并由乳娘宣布種種規(guī)矩和禮儀,然后,由父親握住嬰兒的右手,逗笑嬰兒后為之命名。夫妻之間還要互相答對,記下這一莊嚴(yán)的時刻,并由嬰兒的老師向大家宣布正式的名字。接著還敘說了世子、庶子、庶人等命名的禮儀,大體相仿。
不過,由于時代、各地風(fēng)俗及個人身份不同,命名的時間也不僅僅是在“三月之末”?!抖Y記 曾子問》云,帝王或諸侯正妻所生之子,出生后若父已死而未及葬,就得在出生的第三天于父殯前命名;如出生之后,父已死且已葬,則仍在三月之末于父廟命名。
洗三命名的舊俗。在嬰兒出生三天后,替其洗身,并為之命名。此種習(xí)俗在《金瓶梅詞話》《醒世姻緣傳》中都有清楚的交代。例如,西門慶的兒子官哥兒,就是洗三這天取的名。唐代還有滿月命名的習(xí)俗。大詩人白居易的談氏外孫女名叫“引珠”,是農(nóng)歷11月24日生,到小年日即12月24日滿月,作為外公的白居易,應(yīng)俗受請而為外孫女取名。白居易《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云:“今旦夫妻喜,他人豈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訝見孫遲。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新年逢吉日,滿月乞名時。桂燎熏花果,蘭湯洗玉肌。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
清人沈欽韓《春秋左傳補(bǔ)注》云:命名還有在孩子生日這天進(jìn)行的,父親聽清孩子所喊叫的聲音后,以律定其名。
另外,“抓周”命名的禮俗,也可上溯到南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風(fēng)操》就有記載。不僅江南如此,北方也興此風(fēng)。蔡繩格《北京禮俗小記》:“小孩周歲抓周,設(shè)晬盤,中置文武農(nóng)工各小器具,令其隨意抓取,以卜其生平所向,福澤何如。”無疑,“抓周”取名的禮俗,仍保留了先秦時期的許多命名禮儀,且很有生命力。錢鍾書周歲那日,其父按無錫當(dāng)?shù)氐牧?xí)俗,置雜物讓他去抓取,他抓的是一本書,因此取名“鍾書”。時至今日,為孩子命名也還有“抓周”的,但并不十分認(rèn)真,大多當(dāng)做一種游戲而已。
在我國,還有拜干爺認(rèn)義父、收義子認(rèn)干兒的風(fēng)俗。而干爺為干兒命名的禮儀也很講究。首先要冠以干爺?shù)男?,其次是必須取雙字名,且此姓名只能由干爺干娘稱呼,而平常仍使用原來的姓名。具體命名的過程,徐珂在《清稗類鈔 風(fēng)俗類》“干兒”條里有記載:“命名之日,由干兒之父母率兒登堂,具饌祀祖,更以禮物上獻(xiàn)干爺干娘;書姓名于紅箋,于其四角并著吉語,媵以金銀飾、冠履衣服、珍玩、文具、果餌。”
現(xiàn)代生活繁忙緊張,人心也日漸浮躁,很多人早已忘卻了這些傳統(tǒng),或者根本無暇顧及。面對西方洗禮命名的典雅、神圣,我們古老而文明的華夏民族,到底是重建嶄新的命名文化,還是回歸于傳統(tǒng)呢?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