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政編碼:404000
- 電話:023-58138448
- 墓園地址:重慶市萬州區(qū)天城鎮(zhèn)茅谷村風水壩
- 電話: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中國人祖墳情結的由來
《禮記·檀弓上》有記載:“古也,墓而不墳。”直到西周,墓上仍是不做墳堆、不做標記的。春秋以后,因為需辨認先人墓地,墓地起土堆(墳)才開始興起。秦漢以后就幾乎是無墓不墳了。
而由于中國的宗法制,祖墳成了本家族的源頭、最高偶像物,乃至后人賴以興旺發(fā)達的寄托所在。中國歷朝歷代也將祖墳上升到“孝道”的高度,為“慎終”的行為之一。“家治而天下定”,祖墳便是“家治”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人扶靈柩歸祖墳的習俗風氣在西漢極盛,國家也將它作為安撫人心的一項措施。
中國人心靈中深藏著一種奇特的濃烈的“依戀祖墳”的心理情結,加上政治家有意無意地鼓吹,并以“孝道”的高度督導人們用心去做,久之則成為了中國人人生追求的心理定式了。
中國人為什么最為死人操心
一般而言,崇尚喪葬是農業(yè)民族的嗜好,而中國人被公認是“世界上最為死人操心的民族”。中國殯葬傳統(tǒng)的最大特點是:隆喪厚葬。這一傳統(tǒng)至少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殷商時期。
造成中國“隆喪厚葬”傳統(tǒng)的最深厚的原因在于:祖先偶像崇拜、孝道、宗法制,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了以“孝道”為基調的殯葬傳統(tǒng)。
其一,嚴格地講,中國人的靈魂觀念非常淡薄,更看重的是軀體。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心理中,死亡只是換了一個生活環(huán)境,不僅死者仍被視為本家庭(家族)的一員,死者的牌位、墳墓等直觀物還被認為是死者存在的某種延伸、象征。
其二,中國人重血緣、重家庭(家族)、重孝道,有人去世,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大事,而且還是本家族的大事。即便在今天,喪主若不向本家族及親朋報喪或后者知道了不去奔喪,都會被認為是“失禮”。
其三,由于祖先崇拜和宗法制的影響,中國人在喪禮上尤其注重外在形式,殯期長、講排場、愛熱鬧,參加者越多生者臉上愈有光彩;墳墓要巍峨,墓室要堅固,陪葬物要豐厚??梢哉f,中國人更多的是在為生者辦喪事。
中國隆喪厚葬的殯葬傳統(tǒng)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但其中的“孝”、“敬”原則,也不能不加審視地一刀切斷。
中國曾流行火葬千余年
漢族是發(fā)達的農業(yè)民族,流行土葬,不接受火葬。秦漢以前還將焚尸作為最大的恥辱和最嚴厲的刑罪。
但東漢以后,佛法東移,印度僧侶盛行火葬的習俗也隨之傳入中國,后來民間信佛者也奉行火葬,南北朝以后大為流行1000余年。
到了唐、宋,佛教在中國逐漸失勢,火葬也被嚴禁,但到了元朝火葬依然十分盛行;經過明、清兩代的嚴禁,火葬風氣才漸弱。
直到近代,由于“西學”東進的影響,1927年,上海出現(xiàn)了第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火葬場。
新中國成立后,以推行火葬為主要內容的殯葬改革經歷了兩個階段:倡導階段(1949-1985);法制階段(1985年以后),1985年2月,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殯葬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1997年《殯葬管理條例》頒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