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聯系我們
- 郵政編碼:404000
- 電話:023-58138448
- 墓園地址:重慶市萬州區(qū)天城鎮(zhèn)茅谷村風水壩
- 電話:023-58413624
- E-mail:fsb_1998@aliyun.com
行業(yè)資訊
傳統文化的本質
發(fā)布日期:2020-09-05 16:12:50 點擊:98次
殯葬形式是由殯葬意識取決于的,而殯葬意識則是由人的生死觀決策的。于是殯葬文化的主要實質是人的生死觀的表現,不一樣的人或不一樣的民族因為受不一樣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及其對自然界、人類、社會乃至自我認知的差異,生死觀是有巨大差別的。
通常情況下,個人的生死觀從應屬民族的、國家的、社會的、宗教的甚至某一集團的,也不清除個人獨立的生死觀。探討殯葬文化必須從總體來考量,由于它體現了的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面貌。
某些獨立的生死觀一旦對一個民族、一時期的轉型有著指導作用,我們則覺得這是一個民族、一個時期努力進步的開端。生死觀取決于人的殯葬方法,相反殯葬形式也反應人的生死觀。這也是國家或其他社會團體干涉殯葬形式的首要因素。把抽象的理論放在普通案例中我們就了解為何中國人考究隆喪厚葬、在意完全尸,而西方人考究簡喪薄葬、輕視身體的緣故。
其次,殯葬形式是社會道德的體現。社會道德程度怎樣,殯葬形式是最合適的窗口。道德是法的取代,法是道德的最終防守,道德和法全是國家意志或社會意識的體現。當社會廣泛把隆喪厚葬或某一種喪葬形式視作道德時,人們就會追捧它、效仿它乃至極端化。
道德決策殯葬形式,殯葬文化相反為道德的興盛推波助瀾。為此,殯葬形式的改制需從道德的視角去考量。古人有“終追遠慎”之說,我覺得更有些人利用隆喪厚喪以圖“孝”名。“孝”為中國從古至今治國之基;“孝”的規(guī)范快到改革的時候了。世移時易,當西方人廣泛以“人道主義”為立德標準時,我們的“重死輕生”殯葬道德標準能夠休矣。簡喪薄葬、捐贈遺骨(器官)的壓力就算“重死輕生”的衍生物。
再次,殯葬形式是社會生產布局、生活態(tài)度的表明。雖然生產方式是生產力的話,那麼生活態(tài)度就是生產關系的體現。中國有句俗話叫“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一方水土”就是地理條件,不一樣的地理條件決策著人們不一樣的維持生計方法。養(yǎng)家糊口形式決策著生產力發(fā)展的重心,也決策著生產關系轉型的重心。
中西(東西)殯葬文化之不同與中西謀生方式之不同有著極大的關系,西方農業(yè)落后而海運業(yè)商業(yè)發(fā)達;中國(東方)農業(yè)發(fā)達而海運、商業(yè)落后,由此東西方產生了不同的大文化及殯葬子文化。其實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為什么海運業(yè)、商業(yè)不發(fā)達呢關鍵是中國農業(yè)能夠做到自足自給,正是這一原因導致了大一統的中央政府的政策導向。盡管中國現今政府施行改革開放政策,生產方式產生了重大改變,但是由于生產關系改革滯后。
人們的生活習慣轉變仍舊不太大,為此對傳統的殯葬意識撼動很小,并且政府在殯葬領域的法律緩慢,行動困乏,即國家介入慢一拍也有必要的影響。從社會心里學來講,我們的輿論倡議也慢一拍。政策、法規(guī)是殯改的硬杠桿,而變革的社會體制則關鍵靠生活習慣的變改能夠歸根結底產生。如今中國城市殯改已從遺體處置到骨灰寄存上已造成根本性轉變,主要歸功于生活習慣的增強及其科學觀念的產生。
上一篇:萬里長城——秦長城
下一篇:為什么要買合法經營性公墓?